最近,网上有一个关于“要不要和领导走得太近”的讨论。
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:
领导总是喜欢有才能的人是因为他们能够更快、更好地帮助自己实现目标。
职场是理性人的集合。
工作价值取决于对上级绩效的贡献高低。
能在自然界的重大变化中生存下来的动物,往往不是最强的,而是最具适应性的。
同理,职场中如鱼得水或功成名就的,未必是最有才的,却一定是最善于“向上管理”的。
1
“马屁精”们向上管理的意识
其实值得学习
早在1986年,管理学大师彼得·德鲁克就意识到了“向上管理”这个问题,并在著作《怎样管理上司》里进行了探讨。
他对管理对象的理解是:任何能影响他的绩效表现的人。
提起管理,人们印象中往往都是“上级管理下级”,这是组织有效率的开展活动赋予管理者的必要、合法权利。
但上下级关系作为人际关系的一种,决定了其互动性的属性,而非简单的单向性。
下级对上级同样存在“管理”行为。
上级需要借助下级完成部门任务或目标,下级显然是管理对象。
但是与此同时,下级也需要上级赋予的权限和分配的资源等,以完成绩效任务。
所以,对下级而言,上级也是他的管理对象。
有人把上级对下级的管理称为“正向管理”,把下级对上级的管理称为“逆向管理”。
无数历史故事及现实经验都在说明同一个道理:
逆向管理做的好的人,职场中往往事半功倍,反之则举步维艰。
反观很多有才之人,或是信奉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,一味默默奉献,不善于沟通表达;
或是愤青气质,看领导都是白痴傻瓜,以致发生不必要的冲突,心情郁闷,职业发展停滞不前。
说到底,他们都是欠缺向上管理的意识,多按照自己的信念、喜好行事。
各种马屁精飞黄腾达的例子确实让人厌恶,但实事求是的说,马屁精们向上管理的意识确实值得学习。
做人当正直,但过于耿直却是职场大忌。
2
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
豆瓣上有个小案例:
开会,我负责记录。
但是因为领导浓重的地方口音我听不清楚,为了不写错别字,散会后拦住领导询问几个模糊的字音。
领导走后,大家纷纷说:太会拍马屁了。
无意之间,我已经沦为马屁达人了。
逆向管理建立在对上下级关系的正确认识上。
案例中的情形却屡见不鲜,只要和领导的“近”点,正常履行职责的行为也被看成“拍马屁”。
基本的职场常识都没有,别说向上管理了,正向管理估计都难进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