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社報導,香港的貧困問題備受關注,為更科學研究貧困情況及利於日後擬定政策,香港特區政府制定“貧窮線”,定為香港家庭每月入息中位數的百分之五十。
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兼扶貧委員會主席林鄭月娥28日在扶貧委員會高峰會上表示,貧窮線有三大功能,即瞭解貧窮情況、協助政策制訂及評估政策成效,最後決定在以除稅及福利轉移前的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的百分之50劃線。
2012年貧窮情況的分析顯示,若不計入政府提供的補助等,香港的貧窮住戶為54.1萬戶,涉及131.2萬人,貧窮率為19.6%。因為部分低收入家庭獲得了政府援助,如領綜援、傷殘津貼或車船書簿津貼等,扣除這類援助後,貧窮住戶的數目降至40.3萬戶,涉及101.8萬人,貧窮率為15.2%。
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,制訂貧窮線是政府處理貧窮問題的重要一步,一方面體現政府在扶貧工作持之有恒的決心,首次以科學化的方式,檢視貧窮情況、引導政策制訂和審視措施成效。
政務司司長兼委員會主席林鄭月娥指出,貧窮線作為分析工具有其局限,例如沒有計入資產,或會高估貧窮人口,因此貧窮線並不等於“扶貧線”。而且,貧窮線採用“相對貧窮”概念,因此在統計上貧窮人口永遠存在。
林鄭月娥表示,恒常現金政策中,以綜援的扶貧作用最明顯,成功幫助約9萬戶脫貧。而其他非綜援貧窮住戶中,有14萬在職貧窮住戶更需要優先關顧。這些住戶的人數多,超過八成為三人或以上的家庭。家庭中在職人數少但需供養的成員較多,撫養比率約為1比2,即一個人賺錢以負擔三個人的生活開支。更重要的是,在職成員約九成從事低技術工作,收入相對偏低。
林鄭月娥對於改善香港貧窮問題,提出相關建議,例如提供工作誘因作為未來扶貧政策的大方向,以及善用有限的公共資源,聚焦幫助最有需要的在職貧窮住戶等。
梁振英又指出,單靠政府福利解決生活問題並不是有效的做法,更徹底處理貧窮,還是要靠市民自己。希望透過政府的措施,令青壯年人自力更生,社會保障及福利服務應幫助有需要的社群。要紓緩貧窮問題,政府必須推動經濟均衡發展,讓不同階層的市民皆可透過參與經濟活動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。與此同時,亦不可以忽視社會福利制度,制度本身要適時優化,與時並進,在合理及可持續的基礎上幫助有需要的社群。